|
|
|
《中外人文交流年鑒(2021-2022)》新書發(fā)布會在 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|
http://gerecailiao.cn 2025年4月5日 來源: 北京外國語大學 |
|
4月2日,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聯(lián)合主辦的《中外人文交流年鑒(2021-2022)》新書發(fā)布會在北外舉行。北外黨委書記王定華會見了與會領導和嘉賓,并對《年鑒》下一步工作作出指示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長學,北外黨委常委、副校長趙剛出席發(fā)布會并致辭�!赌觇b》工作組、編委會成員及專家、媒體代表等60余人參會。
于長學表示,理念是行動的先導,《年鑒》真實記錄中外人文交流發(fā)展狀況,是以史為鑒、面向未來的務實之舉。他指出,《年鑒》要繼續(xù)彰顯其功能與價值,秉持人文交流理念在各自業(yè)務領域對外交往中推動中國和不同國家地區(qū)之間的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;持續(xù)發(fā)揮作用,作為記錄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,推進教育教學和分析研究;繼續(xù)加強通力合作,團結各界朋友繼續(xù)合作策劃實施更高水平、更有成效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動,更加主動地融入教育對外開放與教育強國建設的新格局之中。
趙剛指出,2021年和2022年是不平凡的兩年,這期間發(fā)生了很多深刻影響國際形勢和中外人文交流的事情。世界之變、時代之變、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,《年鑒》系統(tǒng)記錄和分析中外人文交流的動態(tài)、成就及挑戰(zhàn),更加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趙剛倡議大家圍繞《年鑒》工作,堅守初心、砥礪前行,擁抱未來、創(chuàng)新前行,攜手并進、聚力前行,讓《年鑒》成為鐫刻歷史的溯源鏡、丈量當下的刻度尺、開啟未來的新鑰匙,為各界人士提供一個更加全面深入見證和推進中外人文交流事業(yè)的重要平臺。
與會專家充分肯定《年鑒》的思想價值和實踐意義�!赌觇b》顧問、對外經(jīng)濟貿(mào)易大學中國葡語國家研究中心特聘專家王成安表示,文化工作在對外交流中極為重要,《年鑒》展示了可觀的對外交流文化成果,應進一步加強分析研究,使之承載更大價值。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金庭指出,《年鑒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、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,文化傳播工作需要和不同細分領域、不同區(qū)域、不同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需求相結合,這樣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傳播才有生命力。同時,他還提出加強網(wǎng)站建設、案例評選等具體問題及其方法,進一步推動《年鑒》的成果轉化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、高校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協(xié)會副會長楊曉春認為,《年鑒》的編撰工作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系統(tǒng),是各方智慧和力量的長期堅持,要持之以恒、切實總結、不斷推進。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、國際傳播中心主任任孟山建議以《年鑒》的經(jīng)典案例作為切口,嘗試數(shù)字技術等多維度的探索,發(fā)現(xiàn)新時代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問題和挑戰(zhàn)。
會上,《年鑒》主編張朝意介紹了年鑒新書的編寫情況、主要內(nèi)容和亮點,她提到,本卷《年鑒》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典型案例和大事記等內(nèi)容,增添了外文標注以服務國際讀者,進一步發(fā)揮工具書作用。在交流研討環(huán)節(jié),《中外人文交流年鑒(2021-2022)》各編寫團隊與《年鑒》出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代表積極發(fā)言、各抒己見,就年鑒編寫工作的具體情況陳述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。會議主持人、北外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高金萍認為,新年鑒不僅是編寫者對中外人文交流成果的系統(tǒng)梳理,也寄予著對未來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度展望,承載著促進民心相通、文明互鑒的美好愿景。
《中外人文交流年鑒》每兩年一輯,至今已出版三卷。最新年鑒描繪了2021-2022年全球圖景下中外人文交流的實踐探索,旨在記錄總結年度內(nèi)各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及各領域人文交流的歷程和成果,傳播交流理念,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,推動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(yǎng),促進中外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,為中外文化的融合發(fā)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。
|
關于 北京外國語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|
|
特別說明: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華禹教育網(wǎng)(gerecailiao.cn)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,僅供參考,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 |
|
|
|
|
|
|
闂佸憡顨呭ù鐑解€栭崨鏉戞瀬婵炲棙甯掓禒婊呯磽閸愨晛鐏╁瑙勫浮閹虫繈鐓鐘垫噰婵☆偄搴滈幏锟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