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在北大 | 中國語言文學系:闡自由之真諦,濟蒼生而文章
http://gerecailiao.cn  2024年5月10日  來源:北京大學招生辦

  編者按

  在學科之路,探索、深耕、創(chuàng)造,遇見求知的美景;在專業(yè)領域,自由、豐富、交叉,攀登奧秘的階梯。不論是晦澀難解的公式定理,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,還是繁瑣復雜的法理哲學,京師大學堂百余年傳承,孜孜求索,初心不改。踏上夢想之旅,走進“北大學科”,探索專業(yè)奧秘,在興趣中探尋無限可能,迎接充滿挑戰(zhàn)與熱情的大學生活!

  院系簡介

  北京大學中文系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(guī)模最大、學科最全、總體實力最強的院系,也是北大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,誕生于1910年,是我國創(chuàng)建最早的中文學科。百年學術,薪火相傳,魯迅、劉師培、錢玄同、楊振聲、劉半農、胡適、馬裕藻、游國恩、楊晦王力、俞平伯、廢名、魏建功、沈從文、吳組緗等眾多名家曾執(zhí)教于此。每一個北大中文系的學子,不僅可以浸潤于前輩學者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積淀,更可真切地感受諸多當代名師和一大批優(yōu)秀中青年學者的個性風采,得到知識和思想的雙重滋養(yǎng)。

  從1910年京師大學堂的“中國文門”,到1952年中文系隨學校遷到原燕京大學舊址燕園,再到21世紀從靜園五院遷入李兆基人文學苑,北大中文系先后經歷七次大變革而奠定了現(xiàn)在的基本格局。中文系立足“守正創(chuàng)新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在本科層次堅持“專業(yè)教育”和“通識優(yōu)育”相融合的理念,為培養(yǎng)學術型、研究型文化創(chuàng)新型中文人才打基礎。

  中文系目前有全國最完整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制,共有4個本科專業(yè)方向,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,并設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。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(簡稱“雙一流”)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,中國語言文學、語言學、現(xiàn)代語言學均位列其中。2024年公布的“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”中,中國語言文學系的“現(xiàn)代語言”列第5位,“語言學”列第14位。漢語言文學、漢語言、古典文獻學、應用語言學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(yè),中文系是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(yǎng)2.0基地和國家文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。中文系開設“強基計劃”古文字學班,每年招收30人左右。

  人才培養(yǎng)

  一、雄厚的師資力量

  現(xiàn)當下,由袁行霈(北京大學資深教授、中央文史館館長、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)、李零(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)、曹文軒(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)、陳平原(北京市教學名師,中央文史館館員)等學科帶頭人,以及由10余位長江學者、10余位人文特聘教授、20余位跨(新)世紀人才以及20多位杰出青年人文學者等組成的學術中堅力量,匯集本學科百余教師大力開拓前行,為學科建設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學術傳承和社會文化進步不斷努力工作,做出卓越貢獻。

  二、課程體系全方位、多層次的立體化覆蓋

  教學大綱突出了“加強基礎,促進交叉,尊重選擇,卓越教學”的本科教育教學方針,建立“通識教育與專業(yè)教育相融合”的本科教育模式,旨在培養(yǎng)“引領未來的人”。中文系新大綱體現(xiàn)如下特點:課程模塊分布合理,符合中文系課程格局;通識教育特色明顯大類課程交叉外,理工社科類課程亦入必修課程中;堅守專業(yè)特色,不因通識教育而淹沒專業(yè)教育;打破以往一人一課、因人設課的終身制與臨時制,提高課程質量,促進課程改革,大力建設網絡課程繼續(xù)發(fā)揚中文系課程優(yōu)勢,增加課程層級,并為全校通識教育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做出貢獻。

  三、本科生一對一導師制

  自2013年秋季學期起,中文系對新入學的本科生實行“一對一”導師制,為每名新生安排一位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擔任其學業(yè)導師,周期為一年。目的主要在于加強對本科新生的培養(yǎng)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,明確專業(yè)方向,督促學生自主學習;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溝通,踐行以人為本,因材施教個性化指導的教育理念,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,實現(xiàn)“文明生活,健康成才”的目標,促進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;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同學的心理與情緒波動,使同學們平穩(wěn)而健康地度過一年級。

  四、最具北大中文特色的實習實踐課程

  北大中文系的實習實踐課程淵源已久,從中文系建立初始,劉半農等教授就開始民歌采集工作,近五十年來更是連續(xù)不斷。實習實踐課程主要有:漢語言文學專業(yè)的采風豐富多彩,為民俗研究文化現(xiàn)象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;漢語言專業(yè)的方言調查;古典文獻學專業(yè)赴西安、敦煌等地實習與考察。實習實踐課程不僅有課程教育,而且有民間實習與野外調查,中文系已經同北京西城文化局西安碑林、敦煌研究院、湖北官山等單位與村落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,為實習實踐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學生走出課堂,不僅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,而且開闊了眼界,得到了鍛煉,加深了友誼,并對國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,對他們的成長有極好的教育意義。中文系的實習實踐課程還與勞動教育課程緊密結合。

  五、豐富的學術文化生活

  胡適人文講座、魯迅人文講座、靜園學術講座、中國作家北大行、王力學術講座、未名詩歌節(jié)、王默人小說創(chuàng)作獎、劇星風采大賽、新生辯論大賽等諸多文化活動蜚聲燕園。還有諸多由中文系老師親自主持的讀書會,本碩博同學共同就某一問題、某一本書進行學習、研討、辯論,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接受教授們的學術指點。

  六、本科生科研項目

  每年50%以上的學生獲得科研基金資助,教師一對一指導完成科研項目。所有學生大三時均可選修學年論文,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原創(chuàng)的科研,提升研究能力,擴大學術視野。

  七、本科生雙學位項目

  自2019年起,北大中文系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、語言學及現(xiàn)代語言系聯(lián)合招收雙學位本科生,采用“1+2+1”的培養(yǎng)模式,學生畢業(yè)時可分別獲得兩校學士學位。

  八、“古典語文學”項目

  隨著教育部撥尖人才計劃的實施,北京大學在人文學科領域也嘗試推行“古典語文學”項目,由文、史、哲、考古、外院與藝術六院系共同組建項目委員會,在每年春季一年級學生中,選撥對古代文學、語言、文獻、哲學、歷史等有興趣的同學進入項目組。

  九、主干基礎課程的小班教學模式

  自全校推行小班教學以來,在“古代漢語”“中國古代文學史”“現(xiàn)代文學史”等主干基礎課程,相繼開設了小班教學。在教授主講大課的基礎上,采用博士生輔助小班討論課程,使學生在收集資料、準備討論、探索問題與口才訓練諸方面,都有了很大的提 高。每期小班教學結束后,都將學生的課堂作業(yè)匯集成冊,成為中文系具有亮點的特色課程。

  十、學生組織蓬勃發(fā)展,文體賽事多樣,鼓勵學生個性化成長

  中文系擁有校內數(shù)量最多、種類最全、管理最成熟的系內學生 組織。系內學生會、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籌劃一二九合唱、寢室文化節(jié)以及多種文體賽事,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,營造和諧向上的院系氛圍。此外,系內還有中文系京劇社、劇社、辯論隊、支教隊、足球隊、籃球隊、羽毛球隊、乒乓球隊、排球隊、吉他社、語言學社、微信平臺等學生組織12支。

  分流方向介紹

  北大中文系共有四個本科專業(yè):漢語言文學(含留學生)、漢語言、古典文獻學、應用語言學。其中應用語言學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;專設漢語言文學留學生本科方向,為國內最早(50年代),培養(yǎng)了大批中外文化交流和國際中文人才。北大中文系的本科生培養(yǎng),前兩年不分專業(yè),統(tǒng)一組織核心基礎課程學習。第三年始由學生自由選擇專業(yè)。畢業(yè)后可繼續(xù)攻讀研究生,也可在國家機關和教育、新聞出版、文化藝術、對外交流等各類事業(yè)單位工作。

  一、漢語言文學

  在一般通識教育基礎上,主要學習研究文學史、文學理論、文學批評和創(chuàng)作理論,并關注和研究當代文化現(xiàn)象,下分6個方向:古代文學、現(xiàn)代文學、當代文學、民間文學、文藝理論、比較文學。本專業(yè)主要培養(yǎng)中國文學的學科研究人才。注重學生文藝審美能力和鑒賞品味的提升、對文學現(xiàn)象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綜合培養(yǎng)。

  二、 漢語言

  主要學習研究漢語發(fā)展的歷史、現(xiàn)狀以及語言理論,包括3個方向:現(xiàn)代漢語、古代漢語、語言學。本專業(yè)主要培養(yǎng)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人才。側重培養(yǎng)漢語語言學的研究教學人員,面向計算機的中文信息處理技術與理論方向的研究人員,從事語言研究、語言文化和對外漢語教學等工作。

  三、古典文獻學

  該專業(yè)主要從事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,培養(yǎng)古籍整理與研究專門人才。古典文獻學科研究范圍廣泛,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文化的各個方面,如古代文學、古代史學、古代哲學等等,都屬于古典文獻學科研究的范圍。古典文獻學專業(yè)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整理和研 究古籍及研究有關古代文化的理論基礎和專門技能,畢業(yè)生能在古籍整理、研究、教學和考古、文博等機構從事古籍整理、研究、教學、編輯等工作。

  四、應用語言學(中文信息處理)

  該專業(yè)主要學習中文信息處理,文理兼修,側重培養(yǎng)開發(fā)傳輸、檢索等計算機語言處理,研發(fā)智能理解與人機對話的復合型人才。中文信息處理是從計算機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語言文字的特性,探索如何將有關語言文字的規(guī)律轉化為計算機可用的知識系統(tǒng),幫助計算機更好地進行信息處理,包括信息存儲、傳輸、檢索、智能理解與人機交互等等。

  精品課程介紹

 

 

  畢業(yè)前景

 
  中國語言文學系2023屆本科畢業(yè)生共115人,其中出國出境留學13人(11%),國內升學63人(55%),簽約就業(yè)28人(24%),靈活就業(yè)2人(2%)。
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

特別說明: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華禹教育網(gerecailiao.cn)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僅供參考,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